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黑龙江巴彦东西木牌坊

来源网址:http://www.sdogt.com/

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、松嫩平原腹地,隶属哈尔滨市,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。 巴彦原称巴彦苏苏。巴彦,满语谓“富贵”,苏苏,满语谓“屯”,合译即“富贵的村庄”。巴 彦所在地,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游牧地,清咸丰九年(1859年)始招民兴垦,设治城为中兴镇 (即今巴彦镇)。

巴彦县巴彦镇是个方形的古城,东西和南北均为2.5公里,在镇中心地带太平街(今人 民大街)东西十字街口各有一座牌坊,两座牌楼之间相距约0.5公里,由一条笔直马路相贯 穿,遥遥相对,蔚为壮观,当地人分别把它们称为“东牌楼”和“西牌楼”。这两座牌楼,是 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,当时巴彦的商贾和民众为感谢、颂扬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、署 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,请旨获准后集资为他们建造的德政坊。两座牌楼形制完全相同,高约6米,宽约8米,四柱三间三楼二重檐,庑殿顶,飞檐翘角,绿色琉璃瓦,木结构无斗拱, 正脊两端饰有螭首相顾,岔脊上饰有仙人瑞兽,楼顶宛如展开的鸟翅,呈凌空欲飞之势,楼 顶每个檐角都悬挂一只铁质风铃,微风吹拂,叮当作响,动静结合,给牌坊增添了不少生机 和活力。四根大立柱为红漆方木,每根立柱下部前后均有两块长方体条石,石上裹有两道 铁箍使扁石紧紧夹住立柱,条石上雕有莲花图案。中柱子中部和边柱的上部,前后均有两 根俄柱支撑。明间和次间的上下额枋和雀替上,均雕绘有“游龙”、“跃鱼”、“婦娥奔月”、“天 女散花”、“雄鹰”、“菊花”等各种图案和几何线条、图形纹饰,图案纹饰均为七彩金粉,富丽 堂皇,熠熠生辉、活灵活现、栩栩如生。

【安徽歙县许伯升石雕牌坊“五马坊”】

两座牌楼的明楼和两侧 次楼的楼檐下,正背两面各 有黑底红字正匾额两块、配 匾额四块,匾额上题写的均 是对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和 署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 镇守、署理巴彦苏苏期间为 民办好事功德的颂扬、赞誉、缅怀之词。东牌楼正面明间 正匾额上镌刻“德赛千古” 4 个大字,两侧次间配匾额上 镌刻“惠及” “苍生”4个大字。西牌楼正面明间正匾额上镌刻“棠爱常留”4个大字, 两侧次间配匾额上镌刻“泽统”、“恩布” 4个大字,背面明间正匾额上镌刻“樾荫永庇” 4个 大字。各块匾额上的题字不仅内涵丰富,意味深长,而且都古朴浑厚、苍劲有力,堪称书法 艺术的佳作。

据当地民间传说记载,巴彦东西木牌楼一百多年来的历经风雨沧桑。伪满大同元年 (1932年)6月末,东牌坊曾为让农民抗日队伍大刀会顺利通过而忍痛被锯,后重新修复。 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人企图占领巴彦,烧毁牌楼,李兆林、张甲洲领导抗日联军在牌楼下与 曰本侵略者浴血奋战,打退了敌人,保住了牌楼。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,“红卫兵”扫 “四旧”,将牌楼的牌匾摘下来要毁掉,牌楼也险些被锯倒,几位老文化人跪在牌楼旁,膝盖 磨出了鲜血,在他们忍辱负重、百般恳求下,“红卫兵”才手下留情,几位老文化人千恩万谢 把牌匾保存了起来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牌楼获得新生,被重新装饰一新,挂上了原有 的牌匾。如今,巴彦东西木牌坊已成为巴彦的历史见证和标识,焕发出新的青春的光彩,屹 立在巴彦镇镇中心的大街上。